一、构件加密:这些 “必加密” 节点,漏了就亏大!
钢筋加密从不是 “可选项”,而是很多构件的 “硬性要求”,哪怕图纸没标注,规范也早有明确规定:
构造柱箍筋必加密:只要属于构造柱,其箍筋就必须做加密处理,别等审计环节指出问题才返工整改;
挑梁箍筋全长加密:挑梁的箍筋间距通常为 10 公分,虽然图集里没有文字说明,但图纸画法清晰明确,盯着图纸核对时千万别忽略;
梁交点处箍筋必加强:无论梁的交点处是否设置吊筋,加强箍都不能省,且至少每边设置 3 个,这是保障构件抗剪性能的关键。
二、构件加强:这些 “必加筋” 部位,少一根都不行!
很多时候,图纸不会将所有加强筋都标注得一清二楚,但这些 “隐形要求” 恰恰是算量的重点,一旦遗漏会直接影响工程量准确性:
连梁必补腰筋:连梁的腰筋无需单独计算,直接按照相邻剪力墙的水平筋规格和间距设置即可,既省心又能保证准确性;
剪力墙洞口必须加强:只要是剪力墙的洞口,无论尺寸大小,必然会设置加强筋,核对图纸时要重点检查洞口周边的配筋情况;
隔墙下楼板必加筋:隔墙下方的楼板位置,一定要设置板的加强筋,避免后期因隔墙沉降导致楼板开裂;
板角必有斜向加强筋:板角附加筋涵盖阳角和阴角,尤其是外围未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的板角,斜向加强筋缺一不可,不能漏算。
三、二次构件:这些 “衔接点”,预埋、搭接别漏项!
二次构件虽为后期施工,但算量时需提前考虑与主体结构的衔接,否则极易漏算预埋筋,导致工程量偏差:
二次构件埋筋需搭接:圈梁、窗台板带、腰梁、水平系梁都属于二次构件,在框架柱和暗柱处必须设置预埋筋与之搭接,别等施工时才发现未计算预埋筋;
竖向构件基础必有插筋:墙、柱等竖向构件的基础插筋,是预防遗漏的重点部位,计算基础工程量时一定要同步算入插筋用量;
砖墙拉结筋需明确做法:砖墙上设置拉结筋是常识,但要特别注意 —— 拉结筋是采用预埋还是植筋?两种做法的工程量计算方式不同,切勿混淆。
四、特殊部位:这些 “专属要求”,错了就返工!
不同部位的构件有其特殊构造要求,算量时需 “对号入座”,不能按照常规思路一概而论,否则容易出现错误:
墙梁交点处需加暗柱:梁端与剪力墙连接的位置,要设置暗柱,部分图纸可能未明确要求,但这是极易遗漏的点,必须补充计算;
填充墙窗台必有梁带:填充墙的窗台处,窗台圈梁或窗台板带是 “标配”,别因觉得不重要就漏算;
填充墙门洞上方必有过梁:填充墙的门洞上方一定要设置过梁,这是最基础的要求,但新手常常遗忘,算量时记得核对所有门洞;
高大门洞需设抱框:楼层较高、门洞较大的填充墙,要设置门窗加强框(又称抱框),以增强门洞稳定性,即便图纸没标注,也需按规范补充计算;
电梯间需关注特殊构造:电梯间有 3 个重点需注意 —— 半层位置设置圈梁、设备层设置吊钩、基层设置基坑,算量时要逐个核对,确保无遗漏;
人防结构拉筋必为梅花形:人防结构中的剪力墙、顶板、底板,其拉筋均需按梅花形布置,不能按照常规矩形布置方式算量,否则会产生较大偏差。
五、特殊场景:这些 “隐藏项”,新手根本想不到!
遇到大跨度、超长建筑等特殊场景时,还存在一些 “隐藏” 的工程量,若不注意就会遗漏,直接影响造价准确性:
大跨度建筑需算钢骨用量:大跨度建筑常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,这类构件的建模和算量并非常规软件能轻松完成,需提前了解型钢与混凝土的结合方式,准确计算钢筋用量;
大开间楼板需设温度筋:房屋开间过大时,楼板要设置温度配筋,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楼板开裂,这是容易被忽略的 “隐形筋”,必须纳入计算;
楼板必有马凳筋:无论采用钢筋马凳还是塑料马凳,只要存在楼板(尤其是双层双向配筋的楼板),就必须计算马凳筋用量,别因 “看不见” 就省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