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宇宙空间现在还在加速膨胀,但如果宇宙中的质能密度足够大,引力将会让空间膨胀逐渐变慢,直至停止,甚至还会演变成坍缩的状态。因此,有一个特殊的密度会决定宇宙的命运,这个密度被称为宇宙临界密度。
不仅如此,宇宙临界密度还会影响到宇宙的几何形状。如果宇宙密度等于临界密度,宇宙空间就会是平坦的。如果它高于这个临界值,物质的引力会迫使空间具有正曲率。如果它小于临界值,空间会有负曲率。
如何测量宇宙的密度?
在宇宙诞生之后的前38万年里,宇宙是不透明的,因为那时的宇宙密度和温度较高,电子、氢离子和氦离子等离子体充满了整个宇宙,光子被带电粒子束缚住。直到空间膨胀到足够大之后,光子获得自由,它们开始传向宇宙的各个角落。
138亿年过去了,宇宙最初的自由光子还非常均匀地弥漫在整个宇宙中。只是随着空间膨胀,这些光子的波长逐渐变长,它们已成为肉眼不可见的微波,这些遍布宇宙的最古老光子就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。
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记录了早期宇宙的物质和能量的信息,通过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谱中显示为明亮和暗淡的区域,可以推测出宇宙的密度。因为物质对光施加引力,使其轨迹弯曲。当微波背景光子向我们传播时,它们的路径被宇宙中的物质弯曲了。宇宙中物质越多,光路弯曲的越多,天空中出现的振荡区域就越大。
根据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(WMAP)在2015年公布的数据,宇宙空间几乎是平坦的,这意味着宇宙的质能密度接近于临界密度,约为9.9×10^-27千克/立方米。由此可见,宇宙密度极小,空间极其空旷。
根据可观测宇宙的半径,可以算出可观测宇宙的体积约为3.57×10^80立方米(V=4/3πr^3)。再把体积乘以密度可得,可观测宇宙中的质能总量为3.53×10^54千克。另外,在宇宙所有质能中,大约有5%是普通物质(重子构成的物质),它们的总质量约为1.8×10^53千克,相当于1000万亿亿个太阳的质量。(装载今日头条“火星一号”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